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Googl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Google. Show all posts

2009-05-10

Google Page Creator Migration to Google Sites

About the Page Creator shut down

Google Page Creator will be shut down in June, 2009. To make the transition to Sites as smooth and easy as possible for Page Creator users, we will be doing an automatic import of Page Creator pages to Google Sites, which will include moving pages to Google Sites and redirecting visits to googlepages.com URLs to their new location on Google Sites. From now until this import begins June 1, Page Creator users who don't want to be moved to Google Sites have the option to download their content, host it on another service, and redirect their existing URL. Please note that Google Sites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some forms of HTML, or web hosting.

How will the import work?

The migration will begin in May and will automatically move your site from Page Creator to Sites. After we move your site we'll redirect all requests for your googlepages.com site to the corresponding site on Google Sites.

Do I need to sign-up for the import?

No, it will be done automatically for you.

How do I opt-out of the import?

If you would like to opt-out of the import, please login to http://pages.google.com, click on the link at the top of your Site Manager to the migration status page. This page allows you to opt-out of the migration, export your site, and setup a redirect once you've relocated it.

What if I've already manually moved my content from Page Creator to Sites?

Login to http://pages.google.com, click on the link at the top of your Site Manager to the migration status page. Enter the URL to your site on Google Sites in the redirect field and opt-out of the migration.

My Page Creator pages have custom CSS and JavaScript. Will this work in Google Sites?

Google Sites does not support custom JavaScript or CSS at this time for security reasons. Many embeddings are available on Google Sites through Google Gadgets (insert -> More Gadgets...), but arbitrary JavaScript and CSS will not work once the content is migrated to Google Sites. If this is a critical part of your site, we recommend exporting your content to another service.

I use Page Creator to serve HTML files, but Sites doesn't allow uploading of .html files. What will this migration mean for me?

Google Sites does not support arbitrary HTML files. We recommend exporting your content to another service.

I've hidden my site, will it be migrated too?

No it won't be. If you would like to have your site migrated, make sure that it isn't marked as hidden in you site settings.

Google HelpGoogle Sites HelpLearn MoreGoogle Page Creator Migration to Google Sites
Google HelpPage Creator HelpGetting startedGoogle Page Creator Migration FAQ

2008-11-29

G1模拟器现身!你也能感受Google手机

G1模拟器现身!你也能感受Google手机
vSnail 发布于:2008-10-07 15:18

  其实Google手机并没有让大家等上太久,虽然从流言四起到真机发布也让我们望穿秋水,但就要在月底上市的G1已经就在眼前。算起来还有二十几天的日子,T-Mobile的同仁们却比我们还耐不住性子,近日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T-Mobile G1的在线模拟器,虽然制作不算精细,但也足以模拟G1的外观、细节和大部分功能,我们每个人只要动动鼠标就能切身感受到G1的魅力。

G1模拟器现身!你也能感受Google手机

G1模拟器现身!你也能感受Google手机

G1模拟器现身!你也能感受Google手机

  T-Mobile官方网站上这个G1在线模拟器能够模拟出G1的大部分特征,细节部分更是能够让我们看到该机的电池、SIM卡以及micro SD存储卡的位置和插拨方式,菜单部分也同样制作的清晰到位。虽然之前Google Android SDK早已放出,不过这个G1在线模拟器要来得更加生动。可惜的是,一些运营商锁定的功能,包括GPS和地图等不能在这个模拟器上体现,我们还是等待月底该机正式上市之后在做了解吧。

上面是T-Mobile G1的实拍视频,大家可以作为试玩模拟器时候的参考。

附:T-Mobile G1官方网站在线模拟器地址:
  
http://tmobile.modeaondemand.com/htc/g1/

来源:泡泡网 2008年10月06日

相关阅读:
全球首款谷歌Android手机发布 [2008-9-23]
Google手机终于来了! Android新系统G1真机试用
摩托罗拉投身Android手机
对谷歌而言,首款Android手机HTC G1被指造型古板,工艺粗糙。与工业设计积累丰富的摩托罗拉合作,有望在后期产品中摆脱这一形象。
从目前业界对HTC推出的首款Android平台手机G1来看,外形缺乏潮流感,塑料感强,难以与苹果iPhone在外观上抗衡,三星已表示将在明年推出Android手机,摩托罗拉和三星两家企业都以工业设计见长,相信Android平台手机将很快大变样

视频:T-Mobile G1 Google Android手机指南
该视频演示了T-Mobile G1手机所使用的完整版Android平台的功能。该视频来自T-Mobile的现场Android发布会。

过度依赖搜索百度谷歌 小心大脑变抽水马桶

过度依赖搜索百度谷歌 小心大脑变抽水马桶
vSnail 发布于:2008-10-02 15:01


现代人经常事无巨细都要上网搜索

  今年9月,刚年满“10岁”的Google已经拥有全球最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其搜索引擎存储着超过400亿互联网网页。Google一词早已作为搜索引擎的代名词,融入了网民的日常生活,当近一半的英国人患上了“Google依赖症”时,中国也有过半数网民陷入“搜索依赖”的漩涡。

  对此,专家提醒,这是网络时代的一个全球化现象,无限的搜索引擎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衔接。而需要正视的是,搜索成瘾所带来的思考惰性,让越来越多的网民思维趋于简单化。

  职场达人的“三不境界”

  一年前,中搜总裁兼CEO、被称为中国搜索引擎第一人的陈沛在其《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一书时,第一次提出“搜商”的概念,并把它称为人类除“智商”、“情商”之外的第三种能力。“互联网搜索引擎不仅能帮我们搜索到想要的信息,还能帮助我们寻找秩序感,巧妙使用搜索引擎,能够减低或者消除我们对信息的焦虑感。”

  在接受,陈沛还提出了自己特有的“搜索实用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没必要对信息逐一浏览,至于记忆就更没有必要,信息是为我们所用而非驾驭我们的;其次,信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不要期望面面俱到,只查跟你工作或者需求有关的信息即可,并对信息加以整合,同时合理使用时间挑一些主流媒体查查即可。

  一群“史上最牛的职场达人”宣称自己达到了“三不境界”:不记忆任何资料、不思考任何问题、不撰写任何文案。这都是因为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让很多上班族染上了“搜索依赖症”。

  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中显示,44.71%的网民经常使用(每天多次使用)搜索引擎,可见近半数网民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此外,每天使用一次搜索引擎的用户也占到了17.2%,这意味着每日使用搜索引擎用户数高达61.9%。

上网搜索,对于很多白领来说成了难以戒掉的

  中国台湾作家简大为自称长期患有“Google检索上瘾症”。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不仅对自己检索“上瘾”的症状毫不隐瞒,还直言不讳认为:这种“瘾”是一种有助于每日累积知识的“瘾”。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许多过往必须到图书馆、书店或特定资料中心才能查到的资料,现在有很大比例都可以在网络上‘免费’取得。这么好用又珍贵的资源,如果不去使用它们,实在太可惜。”

  简大为工作上经常需要接触欧美或日本的管理刊物或科技刊物,因而在这七八年间累积了大量的使用Google查询或查证资料的经验。后来变成一有小疑问,就马上打开计算机找Google搜寻,逐渐“成瘾”。“我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娱乐,都离不开搜索。但我这是让它为我的工作和学习服务,我并没有因此丧失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更多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年轻人,则将搜索使用发挥到极致,24岁的媒体从业者方志涛就概括道:“这年头,还有谁上网不用搜索的吗?从早上一睁眼开始,去哪儿吃早饭,坐哪路车,文案怎么写,下班放学之后去哪K歌,明星们的八卦,最新的新闻事件更新,哪里有购物打折,身体不舒服是咋回事,甚至你忽然想知道某个久违的朋友的近况,都可以立刻上网搜索一下。”

  大脑变成“抽水马桶”

  著名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对搜索引擎的过分依赖,让太多网民不再费力去记忆,不再绞尽脑汁思考问题,不再为一个观点而争论,“不记、不想、不争”,已经是许多都市白领最普遍的互联网行为。“以前人们觉得自己的大脑应该是知识的蓄水库,然而现在年轻人的大脑却像抽水马桶一样,一切知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丧失了基本的积累。”

  过去的两年中,在批阅自己带的硕士研究生作业中,张博士时常发现,学生交的作业从内容到观点都大同小异,“过后才发现,那是因为他们都使用同一个搜索引擎。”张博士有些无奈地摇头道,同时也非常担心方便的搜索引擎让这些年轻人不思考不记忆,失去了创造力。

  张博士提醒,把“搜索”当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模式是可怕的,当遇到问题求助于搜索引擎时,网友们提供答案并不需要负责任,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这对于鉴别能力不强的人甚至会产生误导。“知识若不花力气去擒获,搜索来的知识,虽然丰富,但如果不加记忆、组合、创新,它就不真正属于你,所谓万事俱备的搜索引擎里的“标准答案”也不免辞典、教科书的僵化,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的转载。你能随时随地带着电脑出行么?面试时遇到考官的刁难,你难道要转身去google后再答?

  搜索成为安全感来源

  张怡筠发现,许多人之所以迷恋上网络搜索,是因为他们怕在朋友的谈论中有太多事情自己不知道,“置身于与人交流中,对他们提及的内容一旦不知晓,他们就会坐立不安,又由于交流障碍无法直接与人交流获得答案,于是只好沉浸在对海量信息无法掌握的焦虑之中。”因此,人们习惯从网络搜索中获取一切生活中需要的信息,甚至变成自身安全感的一种来源,有些人的症状比较严重,对网络搜索的依赖导致他们丧失的沟通能力。

  “其实,我们不用每个问题都要懂,在朋友的交谈中,学会提问,也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主动。”

  张博士欣赏许多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无论走到哪里,很少随身携带电脑,而是随身携带一本书,因为看书的同时会促进你的记忆和思考,但如果依赖网络,依赖搜索,则让你感觉那些知识就是在那里,你需要的时候再去搜就可以了。

  专家支招:
  自我提醒,脱离依赖

  针对不少迷恋搜索的白领朋友,张博士建议:首先,不要给自己太高的要求,如果已经有了搜索成瘾,分步骤慢慢戒,不如先要求自己双周日不接触电脑。
  其次,每一次看电脑时都有意识提醒自己,问自己,做这些事情是不是必要的,给自己设定十分钟搜索时间,如果持续太久,不如干脆喝个茶,上个洗手间,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转移一下对电脑的注意力。
  然后,经常让自己跟自己的大脑做辩论:“我真的有必要了解这些东西吗?”“这些信息对我很重要吗?”如果上网的时候被网页上的大标题所吸引,要及时制止自己的好奇心。
  最后,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每天只有24个小时,不能沉溺在网络搜索和链接中,因为怎样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决定着你有什么样的人生。


趣味测试
你患有“搜索引擎依赖症”吗?
  1.别人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你10秒钟内无法想出答案时,你是否会回答去网上搜索一下?
  2.当你在写一篇文档(包括中文和英文文档),需要斟酌某个字句时,你是否会打开搜索引擎寻找答案?
  3.你挂在网上无所事事的时候,是否会打开一个搜索引擎的页面发呆或随便在里面输入一个想到的词随意搜索?
  4.你看到一个网站的广告时,你是否基本不去留意网站的网址,而只是记住网站的名称,留待以后需要时搜索?
  5.你需要编写一个格式报告(例如年终总结、毕业论文、会议论文)时,你是否会先搜索一些范例并参照编写?
  6.你的头脑里冒出一个可能让你发财的新想法时,你是否会赶紧上网搜索一下看看是否已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7.如果你马上要和别人讨论一个你并不熟悉的领域时,你是否会赶紧先搜索一把,储备背景知识,然后出动?
  8.当你即将奔赴一个陌生的地方,你是否会先打开搜索引擎页面,查阅当地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然后再启程?
  9.当你被突然问到一个复杂的问题时,你的头脑中是否会冒出若干个关键词,而非连续的句子?
  10.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凡是我想到的,别人都想到了;凡是我想知道的,一定有人知道答案?

  让我们来看看你的得分(凡回答是的,请加1分,回答否的,不加分):
  10分~8分:糟糕!你已经染上严重的搜索引擎依赖症!
  7分~5分:注意!你已经具有搜索引擎依赖症的典型症状,并逐渐走向搜索引擎症的黑洞。
  4分~1分:万幸!你还保持有原始部落的求生技能,脱离搜索引擎你还可以过正常的生活。

来源:北方网 2008-09-26 16:50

Is Google Making Us Stupid?

Google使我们愚蠢?(节选)
vSnail 发布于:2008-10-02 15:01


  过去几年中,我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好像什么人或是什么东西,颇为不熟练地修补了我的大脑,重新绘制了我的脑电图,还重编了我的记忆程序。我的思维没有发展——迄今为止,我可以说——却在变化。我的思维方式不像从前那样了。这种感觉在我阅读的时候尤为强烈。以前我会轻易地沉浸于一本书或是一篇长文中,我会被书中的描述和辩论方式深深吸引,会花上数个钟头长时间地徜徉于散文中。这样的情形已经很少再有了。而今,我常常是翻上两三页书注意力就开始溜号,坐立不安,思维中断,进而想找点别的事情做做。我感觉自己仿佛常常要强拖着自己任性的脑袋瓜回到文章上来。原本轻松自然的深度阅读,已然成了痛苦挣扎。

  我想我大概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大概在十年前,我花了大量时间上线,在因特网的庞大数据库中搜寻、冲浪,有时还添加条目。对于像我这样的作者来说,网络简直是天赐之物啊。曾经需要花个几天时间泡在书库或阅览室才能获得的搜索结果,现在几分钟就搞定了。只消用Google搜几次,迅速点几次超链接,我想要的那些颇具说服力的事实和简练的引用就到手了。即使是在工作之外,我不需在网络信息丛林中苦苦搜寻时——收发电子邮件,扫扫新闻摘要和博客帖子,看看视频,听听播客,或者就是不停地从一个链接跳到下一个再下一个。

  对于我,正如同对他人一样,网络正成为一个环球媒介,大部分信息都通过这个渠道流向我们的眼、耳,进而进入我们的头脑。能从这样一个丰富得惊人的信息仓库中直接获取信息,其优点是很多的,而且也得到了广泛的描述和掌声。硅存储器的完美记忆,对于思想可是个大实惠。不过,实惠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传播理论家Marshall McLuhan在上世纪60年代指出的那样,媒体可不只是被动的信息渠道。它们不只提供思想的原料,也能塑造思考的过程。而网络现在所做的却似乎是在削弱我的集中力和沉思力。我的头脑目前期望按照网络分配给它的方式接受信息:就像一束高速移动的粒子流那样。我曾经是个在语言之海中携带水下呼吸器畅游的潜水员。而今我却像个玩Jet Ski(喷气式滑水板)的家伙似的在海面上风驰电掣。

  我可不是唯一的一个。当我把自己的阅读麻烦告诉朋友和熟人时——他们基本都是文学型的——很多人都声称他们也有类似的体会。他们越是使用网络,就越是为了不得不在把注意力固定在长篇作品上而斗争。我关注的一些博客人也开始提到了这种现象。Bruce Friedman的经常撰写有关医学方面电脑使用的文章,他也描述了因特网是如何改变了他的脑力习惯的。“我现在几乎完全失去在网络和印刷物中阅读和理解长篇文章的能力了。”他在今年早些时候这样写道。他的思想,他说道,已经呈现出一种“断奏”的特性了,这反映在他在线上众多资源中,常常快速浏览短小文章段落的方式上。“我再也没法儿读《战争与和平》了,”他承认,“我已经不具备那种能力了。哪怕一个长于三到四段的帖子都让我吃不消,我只能略微浏览一下。”

  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引领的一项关于在线搜索习惯的研究最近获得发表。该研究指出,我们可能已经彻底置身于阅读与思考方式的巨变之中。学者们发现,人们上网时呈现出“一种浮光掠影般的形式”总是从一个资源跳到另一个资源,并且很少返回他们之前访问过的资源。在他们要“弹”出来到另一个网址之前,他们常常阅读不止一两个文章或书籍页面。有时候他们会保存一篇长文章,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曾经返回去认真读了它。

来源:译言
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4978/14896
   原文
Is Google Making Us Stupid?
相关阅读:
过度依赖搜索百度谷歌 小心大脑变抽水马桶

首款谷歌Android手机发布 [2008-9-23]

全球首款谷歌Android手机发布 [2008-9-23]
vSnail 发布于:2008-09-26 13:09


全球首款谷歌Android手机T-Mobile G1(HTC Dream)发布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3日22:30(当地时间9月23日上午10:30),Google联合T-Mobile、HTC,正式发布了首款Google Android平台的手机G1。 首款基于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正式发布,这意味着互联网巨头谷歌正式涉足手机产业。

  北京时间9月23日晚10:30(美国东部时间9月23日10:30),美国第四大移动运营商T-Mobile USA在纽约发布第一款谷歌手机——T-Mobile G1。该款手机由台湾的知名制造商宏达电(High Tech Computer,HTC)研发(内部研发代号为“Dream”,发售型号为“G1”),是一款HTC为T-Mobile 代工生产的定制手机。这款手机不仅在机身背面标记有Google的LOGO,而且还搭载了由Google领衔开发的Android系统平台,是全球第一支Android平台手机。
  T-Mobile G1将于10月22日在美国等22个国家同步上市,11月将开始在英国上市,上市国家将增至27个,2009年面向整个欧洲地区发售(暂未透露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时间)。该机售价为179美元(折合人民币1200元左右),所有的T-Mobile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订购该款手机。
谷歌手机发布会图文实录

T-Mobile G1官方广告片


T-Mobile G1官方网站:http://www.t-mobileg1.com/

相关专题:
谷歌Android手机发布_科技频道_新浪网
首款Google手机HTC G1面世-搜狐数码
谷歌手机正式发布专题_腾讯科技_腾讯网

也谈Gmail帐号的安全性

也谈Gmail帐号的安全性
vSnail 发布于:2008-09-23 03:24


  与Google的其它产品相比,Gmail显然具有其特殊性:如果你是用Gmail邮箱注册的Google帐号,那你的Gmail邮箱密码就是你的Google帐号密码。而众所周知,相比起Gmail强大的邮件管理及搜索功能,Gmail对帐号安全保护方面明显要弱得多。最常见的问题是“如果别人知道了我的Gmail密码,我的Google岂不是全完蛋了?”。的确,Gmail以及Google的其它产品几乎都完全依赖于一个密码(Gmail登录没有设置图形验证码。不怕被穷举?),一旦密码被别人获得,对方就可能轻易地访问你的邮件、文档以至其它隐私信息。Google官方虽然也提供一些找回帐号或密码的方法(如果你只是自己忘记了Gmail的密码用户名,请分别参照这里这里的官方步骤找回),但效果当然不如建立类似腾讯QQ那样的密码保护机制。不过在Google现有的安全机制下,我们只有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防密码泄露。但如果不幸,你的Gmail密码被别人偷走了,你该怎么办?具体地说,别人知道你的密码进入了你的Gmail,然后改掉了你密码、备用邮箱地址、安全问题,你怎样才能找回自己的Gmail帐号?
参考:
GSeeker: Gmail帐号被盗后,该怎么办?

  怎么样?够复杂吧!作为一名GFan,vSnail对Google仅仅使用简陋的老三样:密码(Password)、备用邮箱(Secondary Email)、安全问题(Security Question)来保护自己的帐号安全的做法非常不解;而Google对用户的消极态度更是令人不满(有网友评论:Google的服务很好用,但是google的客服很不好,这是公认的)。
相关:几个Gmail帐号丢失的案例:
GSeeker: 正在用Gmail?看看你的过滤器是否被黑了
Enjoy Life - gmail密码丢失记

  vSnail认为:完善的线上线下密码验证是相当的重要的。不要求你能把密码发送到用户家中(据我所知:
PayPal已经这样做了,PayPal提供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电子邮件三种方式验证账户的所有权),至少做个手机绑定、帐号异常短信通知之类的并不困难吧(据我所知:QQ网易雅虎中国都已推出各种形式的“密保”了)?Google于vSnail来说虽不能算是互联网的全部,至少也是一个重要入口,希望Google尽快推出自己的“Google密保”。

2008-11-27

谷歌浏览器 (Google Chrome) [2008-9-3]

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 [2008-9-3]
vSnail 发布于:2008-09-03 04:16


浏览器的新视角
2008年9月2日 上午 10:46:00
发表者:谷歌全球产品管理副总裁 Sundar Pichai 工程研发总监 Linus Upson


谷歌有一句谚语:“快速发布、快速演进。”尽管这一方法通常体现在我们的工程师身上,但它显然同样适用于我们的邮件收发系统。正如你在博客圈中看到的,我们的工程师有点过早地点击了“发送”,发出了一本介绍我们新的开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的电子连环漫画。因为信奉让任何人都可以获取信息,我们的浏览器漫画已经对公众开放——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它。明天(2008年9月3日),我们将在超过 100 个国家发布谷歌浏览器的测试版本。

为什么要发布谷歌浏览器?因为我们相信这么做不仅能为用户增加价值,同时还能促进互联网的创新。

在谷歌,我们每天绝大部份时间里都是通过网页浏览器来工作的。我们用浏览器搜索,聊天,收发 Email 和协同工作,工作之余用浏览器进行网上购物,使用电子银行,阅读网络新闻以及和朋友保持联系。因为将大量时间都花在了网络上,于是我们开始认真思考什么样的浏览器是最合适的,特别是当众多的优秀应用都是构建在浏览器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网络已经从简单的文本页面进化到富媒体和互动应用广泛普及的新时代,应该彻底地重新认识浏览器。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浏览”器,而是一个现代化的平台,可以浏览网页,使用网络应用,并支持那些刚刚开始着手的功能。


从界面来看,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而高效的浏览器窗口。对大多数人来说,浏览器本身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能够运行互联网网页、网站和网络应用等重要程序的工具。正如谷歌的经典主页,谷歌浏览器延续了简洁、快速的设计理念,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从根本上讲,我们提供了一个能更好地支持各种复杂网络应用的浏览器基础平台。通过让每一个标签相互独立开来,从而避免了两个标签页产生冲突的可能,同时面对来自恶意网站的攻击,谷歌浏览器提供了更好的保护。我们提高了浏览器整体上的速度和响应度。我们还建立了一个更强大的 JavaScript 引擎 V8,以便为下一代网络应用技术提供支持,这些网络应用在目前的浏览器上几乎不可能实现。

一切都刚刚开始,谷歌浏览器也刚刚起步。我们将这个测试版发布在 Windows 操作平台上,以便大家展开更广泛的讨论,希望能尽快地听到大家的建议。目前,谷歌还在努力开发应用于 Mac 和 Linux 的谷歌浏览器,我们会不断改进,使它更快、更稳定。

我们对很多开发开源项目的人心存感激,我们承诺会沿着前人的路继续前行。 我们借鉴了一些源自 Apple WebKit 和 Mozilla Firefox 的技术,怀着同样开源的精神,谷歌浏览器所有的代码全部开源。我们希望能与整个业界合作从而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伴随着众多选择和不断创新,互联网会越来越好。谷歌浏览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希望它能为互联网的发展做出贡献。

下载谷歌浏览器(测试版) Google Chrome (BETA)

文章来源:
Google 黑板报
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8/09/blog-post_02.html

更新:北京时间2008年9月3日凌晨2:00,当地时间2008年9月2日11点,Google正式发布浏览器Google Chrome。
取名“Chrome”,寓意“真金不怕火炼”:
谷歌网页浏览器不以传言中的“GBrowser”命名,而取“Chrome”的代号。不落俗套的表现反映的是谷歌对Web 2.0时代乃至于“云计算”时代的网页浏览器的定义。“铬”本来就有耐高温、强度大以及抗腐蚀性能强等优点。谷歌以“Chrome”——“铬合金”称呼自家的网页浏览器,自然是希望能博采众家之长,研发“熔点”更高的创新产品,彰显“真金不怕火炼”的自信。
使用过Google Chrome的用户都清楚,系出名门的谷歌牌网页浏览器继承了谷歌搜索引擎产品快速、简洁与清新的特点,基于苹果的WebKit内核,借鉴了包括Opera、IE7和Firefox在内的主流网页浏览器的优势,在易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有着良好表现。

-----------------------------------------------------------------------------------------------------------
Official Google Blog: A fresh take on the browser 9/01/2008 02:10:00 PM
Update @ 3:30 PM: We've added a link to our comic book explaining Google Chrome.
-----------------------------------------------------------------------------------------------------------
Official Google Blog: Google Chrome now live 9/02/2008 12:02:00 PM
In yesterday's post on Google Chrome, we promised to let you know when it would be available for everyone to try -- and that time is now. Visit http://www.google.com/chrome to download and start exploring. (For the moment, it's available only for Windows users, but you can sign up on the download page to learn when the Mac and Linux versions are available.)

相关专题:
谷歌推出网络浏览器Google Chrome_科技时代_新浪网
谷歌推出Google Chrome浏览器_腾讯科技频道_腾讯网

2008-11-24

Beijing2008 in Google Maps

Google Maps上的北京2008奥运会
vSnail 发布于:2008-08-09 15:10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August 8-24, 2008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2008.8.8--8.24

  据Google Latlong报道,随着2008夏季奥运会在北京的正式举行,Google Maps已经更新了北京地区的卫星地图,并详细添增了双语地图在上面,并使用Google sketchup建立了一个三维体育场
  此外,今天Google还在Google Maps上发布了一个
2008奥运会网页中文版),这是一个一站式的奥运更新的页面,包括奥运奖牌排行、比赛项目时间和结果、场馆卫星地图等等。
  点击“奖牌”,可以看到各个国家的奖牌统计,点击“赛事”,可以看到各项比赛的时间、国家和场馆,所有的数据都是来源于世界新闻通讯社的官方资料。

-------------------------------------------------------------------------------------------------------------
  对于iGoogle的用户,可以点这个页面中文版)将其添加到iGoogle个性化主页中。
-------------------------------------------------------------------------------------------------------------
Add Gadget
Check event schedules, track the medal count, and get up-to-the-minute news – right on your Google homepage.
Go to m.google.com on your mobile phone for updates on the go.
Add gadgets to your homepage:
http://www.google.com/ig/adde?moduleurl=www.google.com/ig/modules/olympics.xml&hl=en
http://www.google.com/ig/directory?url=www.google.com/ig/modules/olympics.xml
-------------------------------------------------------------------------------------------------------------
添加到 iGoogle中国版iGoogle
在 iGoogle 上查看赛事日程,金牌榜及最新动态。
订阅
中国赛况及奖牌榜免费短信提醒,随时掌握动态
(vSnail:因为
中国版iGoogle 与Google帐户并不关联,不推荐使用)
-------------------------------------------------------------------------------------------------------------
  总的来说,Google在北京奥运会的资料发布上可算
下足了功夫,做的事情还真不少。

转载自月光博客 [ http://www.williamlong.info/ ]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1453.html

Try the New Google Toolbar 5

Try the New Google Toolbar 5 (BETA) Now!
vSnail 发布于:2008-07-02 22:38


http://toolbar.google.com/T5/intl/en/
http://toolbar.google.com/T5/intl/zh-CN/
------------------------------------------------------------------------------------------------------------



让 Google 搜索功能伴您畅游网络世界



完全免费且安装迅速
安装 Google 工具栏第 5 版
隐私政策
需要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版本

新功能! 工具栏功能:

向工具栏添加小工具
向您的工具栏添加小工具,从任何网站查看您最喜爱的内容。

只需点击一下即可填写网络表单
使用改进后的自动填充功能,只需点击一下即可填写网络表单,甚至还能够保留多个配置文件。

从任意一台计算机访问您的工具栏
通过将设置保存在网上,可从任意一台计算机访问您的工具栏。

在浏览网络时剪辑内容
现在,Google 笔记本已集成到工具栏中,您可以利用该功能在浏览网络时剪辑内容。

2008-11-19

Euro2008 in Google Maps

Google(谷歌)地图带你尽享欧洲足球盛宴
vSnail 发布于:2008-06-30 15:20

2008年6月26日 上午 12:48:00



如火如荼的 2008 欧洲杯已经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了,小组赛中土耳其的惊天逆转以及亨利们无奈背影已成为过去。也许不少朋友心里都会有些许遗憾:无法到各个比赛场地为自己心爱的球队加油鼓劲。别急,今天通过谷歌地图最新推出的 Euro’08 ,让我们畅游欧洲杯各个比赛场馆,同时检阅各路豪强吧!



点击进入,你会发现在全景的欧洲地图上,清晰标出了此次进入欧洲杯决赛圈的16支国家队。在东道主瑞士与奥地利的交界处,有一个可爱的足球。点击它,会出现全部16支队伍的分组情况及小组最新排名情况,让你及时了解最新战况。



同时,点击每一支代表队的国旗,便会出现所有出征此次比赛的球员名单,球员按场上位置一一列出。等什么,还不赶紧找找你自己的偶像!



想感受一下球场气氛?没问题,点击各个球场的标志,关于这个球场的历史,容量,所在位置都会呈现出来。这还不算什么,最爽的是还可以利用 Google earth 看看球场的 3D 效果图呢。



我们在地图旁边设置了新闻框,所有关于此次杯赛的最新资讯都可获得,让大家尽享北京奥运会之前的足球大餐。

固定链接

http://maps.google.com/maps/mpl?moduleurl=http://www.google.com/mapfiles/mapplets/euro2008/euro2008.xml&ie=UTF8&ll=67.101656,11.425781&spn=16.169569,53.4375&t=h&z=4

2008-11-09

Google Sites and Google Health released

Google Sites 和 Google Health 正式发布
vSnail 发布于:2008-05-31 01:47

2008年5月月底,Google正式向所有用户发布了两款产品:Google Sites 和 Google Health。

P.S.: 不知道GPC 是被河蟹了还是google关闭了?无论是GPC的控制台入口网址:
http://pages.google.com/ 还是我自己做的Google Pages:http://gotowp.googlepages.com/home 都进不去!(提示“找不到服务器或 DNS 错误”res://C:\WINDOWS\system32\shdoclc.dll/dnserror.htm#http://gotowp.googlepages.com/home)
P.S.2: 应该是被河蟹了,因为在
Google Labs
Google Page Creator
Create your own web pages, quickly and easily
2/23/06 - Give us feedback - Discuss with others
赫然在列;而在我的Sony Ericsson K310c上用Opera Mini 访问以上两个网址也毫无问题。

Focus on Google Earth

关注 Google Earth
vSnail 发布于:2008-05-31 01:04


今天看到两篇关于Google Earth的文章:一篇来自月光中国严查谷歌地球泄密,推“影像中国”反制;一篇来自晨钟暮鼓Google Earth API 正式发布,在浏览器中使用Google Earth。
下面是vSnail在
月光博客上留下的评论:
“喜欢月光的博客,就是因为这里有一种开放自由的气氛。vSnail认为:个体自由很重要,国家安全也很重要;物质满足很重要,精神愉快也很重要。我们需要找好平衡点。”

2008-11-07

Google发布2008闰年doodle (leap year)

Google发布2008闰年doodle
vSnail 发布于:2008-02-29 23:29




  Google刚刚在首页上发布了2008闰年纪念doodle,因为今年是闰年,而今天则刚好是2月29日。回顾一下闰年的定义: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 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来自百度知道

  首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举行,由于同是四年一遇,因此闰年通常也是奥运年(除特殊因素影响外)。比如今年就是北京奥运年。

  2004年的时候,Google也放出过一个doodle:

官方图片链接
为什么闰年doodle里总是有青蛙?原来为了呼吁人们保护两栖动物特别是青蛙,动物保护组织已将2008定为青蛙年(
Year of Frog),并且从2月29日开始大力展开宣传活动。看来这可能是Google doodle出现青蛙的原因之一。

来源:
GSeeker

2008-11-05

Google | CCTV 倾国倾城

Google CCTV 倾国倾城
vSnail 发布于:2008-02-06 10:46


Google CCTV “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

  2008年2月5日(腊月廿九),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倾国倾城”大型电视活动年度庆典晚会。经过100多位中外专家慎重推荐,杭州、青岛、洛阳、大连等10座城市成为“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

  被推荐的十座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杭州、成都、大连、青岛、西安、哈尔滨、洛阳、普洱、日喀则和吉林。
----------------------------------------------------------------------------------

  2007年4月15日,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办,青岛啤酒独家冠名的“倾国倾城 —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正式启动。CCTV与Google合作, 共同推出“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全球网络大推介,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全新打造蕴涵旅游经济文化和奥运精神的中国城市名片。

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4月15日—5月23日,全国城市报名。
第二阶段: 5月24日—12月,启动“城市日”大型主题晚会活动。
第三阶段: 2008年1月30日(农历腊月廿三),举办“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庆典晚会。
第四阶段: 世界巡展。
----------------------------------------------------------------------------------


此视频为《倾国倾城》主题歌
----------------------------------------------------------------------------------
CCTV 活动主页:http://finance.cctv.com/special/C18205/01/index.shtml

2008-10-28

I trust Google

I trust Google
vSnail 发布于:2007-10-25 02:41


I trust Google.

2008-10-26

“谷歌”成为汉语新词

“谷歌”成为汉语新词
vSnail 发布于:2007-09-07 05:11


  "Google"作为名词及动词,被载入知名词典,早已经不是稀奇事了,尽管Google认为这对于商标保护不利。但不管怎样,被载入词典后,词语的流行度还会进一步提升。那我们国内的"谷歌"呢?这个从去年4月正式发布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的Google中文名,却似乎一直没有像"Google"那样风光过,差远了。不过得益于国内媒体的大力报道,现在知道"谷歌"的人正在增多。

  昨天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在其所公布的171条汉语新词语中,"谷歌"赫然在列:


G

感恩红包、高薪跳蚤、搞笑、公司驻虫、谷歌、骨性、国际高考移民、国六条、国十条


  毫无疑问,"谷歌"是06年出现的新词,并且相对其它词语而言,也算得上是流行。不知"谷歌"以后会不会也被载入中文词典里,但至少这次入选,对谷歌的知名度提升应该有一些正面的影响。

  撇开"谷歌"不看,其余的新词都极具中国特色,但其中有不少我都看不明白。并且看起来它们和谷歌之间的兼容性也不咋的,因为随便找几个放上谷歌一搜,谷歌立马隔屁了。囧rz


原载:GSeeker

八月 17, 2007
“谷歌”成为汉语新词
由. Ken Wong 将文章归档于 G事八卦

2008-10-20

Gmail Temporary Error (502)

Gmail Temporary Error (502)
vSnail 发布于:2007-07-29 22:26


Temporary Error (502)




We’re sorry, but your Gmail account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errors. You won’t be able to log in while these errors last, but don’t worry, your account data and messages are safe. Our engineers are working to resolve this issue.
Please try logging in to your account again in a few minutes.




2008-10-15

vSnail's Google Account (2007-07-03)

vSnail's Google Account (2007-07-03)
vSnail 发布于:2007-07-03 00:20

1.Alerts
2.
Analytics
3.
Base
4.
Blogger
5.
Bookmarks
6.
Calendar
7.
Co-op
8.
Docs and Spreadsheets
9.
Gmail
10.
Google in Your Language
11.
Groups
12.
iGoogle
13.
Knowledge Search
14.
Local Business Center
15.
News
16.
Notebook
17.
orkut
18.
Page Creator
19.
Picasa Web Albums
20.
PinYin IME
21.
Reader
22.
Talk
23.
Web History
24.
Webmaster Tools
25.
YouTube

---------------------------------------------------------------------------------

vSnail's Google Account (2008-10-15)
1.
Alerts
2.Analytics
3.
Base
4.
Blogger
5.
Bookmarks
6.
Calendar
7.
Docs
8.
Gmail
9.Google in Your Language
10.Groups
11.
Health
12.
iGoogle
13.
Knol
14.
Local Business Center
15.
Maps
16.Mobile
17.
News
18.
Notebook
19.
orkut
20.
Page Creator
21.
Picasa Web Albums
22.
PinYin IME
23.Reader
24.
Sites
25.
SketchUp
26.
Subscribed Links
27.
Talk
28.
Web History
29.
Webmaster Tools
30.
YouTube

2008-02-13

Blogger Mobile

Blogger Mobile
移动 Blogger
------
From:Gmail

2008-02-12

Wireless Blogger

CMCC + Sony Ericsson = Wireless Blogger :-)